自然排烟窗有效面积计算与设置指南
上悬窗
下悬面
一、自然排烟窗有效面积怎么计算
自然排烟窗有效面积指能实际排出烟气的面积,并非窗户总面积,位于储烟仓下部的排烟窗面积不计入有效面积,计算依据《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》GB 51251-2017。
- 非中庭场所按空间净高划分计算要求:
空间净高≤6m时,有效面积≥房间建筑面积2%。
公共或工业建筑净高>6m时,结合表窗口风速计算,净高>9.0m按9.0m计,两高度间用线性插值法(6m为基准值),储烟仓厚度需>房间净高20%,面积=计算排烟量÷窗口风速(顶开窗风速按侧窗1.4倍计)。
示例:净高6m无喷淋办公室,计算排烟量12.2×10⁴m³/h,侧窗风速0.94m/s,有效面积=122000÷3600÷0.94≈36.1m²。
- 公共建筑走道或回廊排烟有特殊规定:
仅走道或回廊排烟时,走道两端(侧)均设置≥2m²自然排烟窗,两侧间距≥走道长度2/3。
房间与走道或回廊均排烟时,有效面积≥走道、回廊建筑面积2%。
- 中庭排烟分两种场景计算:
周围场所设排烟系统时,排烟量取周围场所防烟分区最大排烟量的2倍且≥107000m³/h,侧窗风速≤0.5m/s;
示例:按最小排烟量107000m³/h计算,有效面积=107000÷3600÷0.5≈59.44m²。
仅回廊设排烟系统时,回廊按4.6.3条第3款计算,中庭排烟量≥40000m³/h,侧窗风速≤0.4m/s;
示例:按最小排烟量40000m³/h计算,有效面积=40000÷3600÷0.4≈27.78m²。
- 不同开启方式影响有效面积:
悬窗开窗角>70°按窗面积计算,≤70°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(示例:2.0m×1.5m上悬窗开启30°,有效面积=2×1.5×sin30°=1.5㎡)。
平开窗开窗角>70°按窗面积计算,≤70°按竖向投影面积计算。
推拉窗按开启的最大窗口面积计算:
二、如何保证有效面积计算符合国家技术规范
严格依据GB 51251-2017标准执行。计算前明确建筑类型(非中庭、中庭、走道等),按对应条款选取计算逻辑,不得混淆不同场景的参数要求。
- 精准取值关键参数:
空间净高测量需准确,净高>6m时线性插值法计算需严谨;排烟量以暖通专业计算结果为依据,窗口风速严格按规范限定值(如中庭侧窗≤0.5m/s)选取,顶开窗与侧窗风速换算关系需准确应用。
- 把控开启方式与角度细节:
悬窗、平开窗70°开启角为临界值,计算时需确认实际设计开启角度,避免因角度取值错误导致有效面积偏差;百叶窗通风系数需根据百叶类型(防雨/普通)正确选用,不得随意套用。
- 重视储烟仓与窗口位置关联:
排烟窗需设置在储烟仓范围内,位于储烟仓下部的窗口面积必须扣除,确保计入有效面积的窗口均处于烟气排出路径上。
- 加强专业协同配合:
建筑专业计算有效面积时,需与暖通专业确认排烟量、风速等核心参数,避免独立计算导致数据脱节;复杂场景(如多跨中庭)需联合复核,确保计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。
三、自然排烟窗户的设置要求有哪些
设置位置需符合烟气流动规律:
排烟窗应优先设置在房间顶部或外墙上部,且处于储烟仓内,当设置在外墙时,其下缘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2.0m,避免吸入地面冷空气影响排烟效果。
开启方式需保证操作便捷与可靠性:
排烟窗宜采用自动开启方式,结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,同时需设置手动开启装置,手动开启装置应设置在便于操作的位置,距地面高度1.3m-1.5m。
开启角度与幅度需满足排烟需求:
悬窗、平开窗开启角不应小于70°,推拉窗开启幅度应保证有效排烟面积,百叶窗应采用可开启式,关闭时应具有密封性能,开启时叶片角度需利于烟气排出。
数量与间距需达标:
走道排烟时,两端(侧)设置的排烟窗面积均≥2m²,且两侧窗口间距≥走道长度的2/3;大面积房间需设置多个排烟窗时,窗口间距不宜过大,确保烟气能均匀排出。
抗风与密封性能需兼顾:
排烟窗应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,避免室外风压过大影响排烟;关闭状态时需保证气密性,防止非火灾工况下空气渗透影响室内环境,同时在火灾时能可靠开启,无卡滞现象。
四、新手易记要点
- 有效面积≠窗户总面积,储烟仓下部窗口需扣除。
- 计算先看建筑类型,非中庭看净高、中庭分场景,开启角度70°是关键,百叶系数分类型。
- 设置位置选上部,开启方式自动+手动,数量间距要达标,专业协同保合规。
- 自然排烟窗有效面积计算与设置需结合建筑场景、开启方式及规范要求综合把控。
- 依据GB 51251-2017确定核心规则,通过精准参数取值、细节把控与专业配合,确保排烟效果符合安全标准。
参考来源:《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》GB 51251-2017;